返回 首页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关灯
护眼

第118章 子璋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66dushu.com,最快更新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

慈恩寺里来了个贵客,住持是得去见一见的。

住持从祝缨这里得到了一个确切的答复我对佛家没有恶意,我家还信佛呢,上次来遇到了抓人贩子并不是我要跟佛寺过不去,是他犯着了国法,并不是要把你们寺也当成窝点。

一般的官员有这样一个态度算是可以了,住持也不能强求人家给佛家表忠心。比有人直接问他“佛法大国法大”要礼貌太多了。至于说什么抖机灵的偈子,能知道、合适的时候用,可见确实懂些佛法。他又掌合什又宣了一声佛号。让手下的小沙弥陪同祝缨在寺里转转。

祝缨道“正月正是寺里缺人手的时候,我陪家母转转就行了,都是熟人,大和尚自便。”

住持含笑而去,祝缨把小沙弥也打发了,跟张仙姑接着闲逛。张仙姑对这些机锋是听不大懂的,但是看女儿跟和尚说话都是和风细雨的就觉得没事儿,她也不想跟和尚一起逛庙。母女俩慢慢走到了一个高台上,看着住持迎了段琳一家子进去。

段琳五官端正、衣着考究,段琳的夫人以及数个年轻的女眷也都穿金戴银,比张仙姑这装束可值钱多了。张仙姑咂咂嘴,说“不是说他们家倒了霉了么怎么还这么抖”

段琳这个模样的中年人,是该着叫张仙姑这个年纪的妇人心生喜欢的。这家人这么个威风样子,却让张仙姑不平衡了起来。顾不得赞赏,她先说出了疑问。

祝缨道“人家的苦日子,跟咱们的苦日子,也不是一个日子。真要把咱们嘴里的草料省下来供给人家,人家要嫌恶心叫拿去喂马喂驴的。”

张仙姑生气地道“他早晚得再倒霉什么庙啊,不逛了不逛了咱们去慈惠庵去。”

祝缨又跟她去了慈惠庵,顺手给一座孤坟摆了点果品,回来看张仙姑正在跟付小娘子的儿子说话,这小孩子在学识字,张仙姑也多认了几个字,跟这小孩儿主了半天字,给了小孩儿一个压岁红包后张仙姑的心情好了起来。

祝缨则掂量着段琳的份量,心道这可不是什么好应付的人呐

段琳,在外面任上的政绩是不错的。他与大理寺也是有些交集的,经他手的案子,报上来也都是有理有据的。郑熹真是个王八蛋,之前什么也不提,祝缨也就跟正常地方案件一样的给他过。听了段琳的名字之后,她只得又重新跑去把段琳数年间提交过来的案件卷宗重新给翻了一遍。又将与段姓官员有关的案子也都梳理了一遍,白费了许多功夫。

这本应该是数年间的琐碎功夫,如果遇到的时候就留意,日积月累,需要的时候直接就可以拿来用。现在要在极短的时间里汇总大量的信息,祝缨记性再好,也很费了一番力气才将这些整理出一个目录来,以防日后可能会用到。

而在正月里,她还有一件大事要做冠礼。

冠礼这个东西,在古早的时候是十分隆重的。男冠而女笄,都是成人礼,祝缨占了个便宜,多当了五年的小孩儿。呃童工。

到了如今这个世道,即使是诗礼之家,这个冠礼的仪式办得也不那么正经了。因为好些人家的男孩子他不到二十岁就娶老婆了,女孩子不到十五就说了婆家,成人礼就会在婚礼前比较仓促地举行。又因冠礼还比较繁琐,久而久之,就不怎么正式的举行了。

一般就是做个大生日,亲朋友好友一聚。连取表字这样的事,许多人都是二十岁之前就有人赐字,也就不一定在这一天再请个德高望重的人来取。

以上都是说得过去的富贵人家的事,穷人如祝大祝三之流连正经名儿都没一个,哪来表字

到了皇家,如果有特殊的需要会给皇子、尤其是太子等人提前举行冠礼以示成人,可以上朝、继位等等。倒不一定是为了成婚。这个日期的弹性就会特别的大,从几岁到十几岁不等。

祝缨这个“冠礼”家里既穷,又没什么讲究,还早早地出仕了,也就如所有半穷不穷的人家一样,很是稀里糊涂。如果没有郑熹特意提醒,什么蓄须之类很戳她的心,这个生日做不做都不一定呢。

生日这天,祝缨不得不发几张帖子,请大家到自己家里来吃个生日酒。

天还挺冷的,就得在前院里搭棚子,还不能露天。

张仙姑很内疚“你都二十岁了,也没做过几个生日是该好好地过一回了”

花姐知道内情,心中忧虑,她也不知道祝缨有什么办法应付。可是随着二十岁生日的到来,祝缨这个在形象上作出改变的问题就必须落实了。花姐想了好些天,也没想出来有个什么更好的办法。粘假须万一胶不粘怎么办还有娶妻生子的事儿

她是愁着帮祝缨筹办这一次“冠礼”的。

二十岁的生日场面没有暖宅时的大,几个朋友、几个同僚,也没请大理寺内的吏员们。但是郑熹很给面子地出现了一会儿,大理寺的官员们都有点震惊大伙儿是万没想到他会出现的。

张仙姑和祝大见了郑熹还有些害怕,却不像当年那么的恐惧了,磕磕巴巴地上前行了礼,说了几句自认的场面话“大人,贵足贱地,同喜同喜。”

郑熹也不同他们计较,笑着说“恭喜。”

张仙姑想起来郑熹才新婚,又恭喜他新婚,说话有点颠三倒四的,祝大连恭贺新婚的事儿也没想起来,听妻子讲了,也跟着祝郑熹“早生贵子”。郑熹一双儿女都老大了,仍然很有涵养地感谢了他们俩。

心道这样的父母却生出那样的儿子来,祝家祖上可真是福荫深厚了

祝缨将他请到正堂上座,郑熹将这屋子看了一眼,说“过于简朴了。”

祝缨笑道“衬我正好。”

虽然给郑熹在正堂里摆了一桌,还让胡琏、左司直等人相陪,郑熹也只坐了一小会儿就走了。他过来就一件事,给了祝缨几套极好的正式的袍服。冠礼加冠的仪式祝家也摆不来,郑熹就给了祝缨几套衣服连靴帽腰带之类。

他到这里最重要的不是喝酒,而是给祝缨取了个字子璋。

取完了字,再饮一杯酒,他就说“我在这里,你们也不自在,好好做一天生日,以后就是大人了”

祝缨垂手道“是。”

郑熹出了正堂,问“王相给你的书斋题字了在哪儿呢”

祝缨将他请了过去,正堂是没有做成封回廊的样式的,到了书斋前,将封回廊正面的几扇门打开,才看到书斋门上的匾。郑熹道“嗯,字还行。”

祝缨请他进去坐,郑熹又进去看了一眼,见这里面最贵的摆设也就是王云鹤的字以及他送的博山路,说“屋子有了,也该收拾得像样些。”

祝缨道“还没腾出手来呢。已经比小时候好太多了。我这个年纪能挣下这样的房子来已经很了不起了。”

郑熹道“你要是想,本能比这个更好的。”

祝缨正色道“人总得有个数儿,不能太贪,我要细水长流,可不想一下子把自己撑死。总要慢慢积累的。”

郑熹满意地道“说得不错。不过要记着,你积累,别人也积累呢。厚积而薄发,累积二十载,现在人家要发啦。”

“咦那陛下是怎么想的呢”

“陛下为什么要多想”郑熹反问道。

祝缨恍然。

郑熹道“今天是你的好日子,别想太多,与他们吃酒去吧。”

“是。”

送走郑熹,祝缨便被同僚、朋友们围着说话,杨六郎还说“这样的上司可不一般,能吃你的生日酒。”

左司直道“那得看是谁。是小祝情面大哎,你们新太常怎么样呢”

杨六郎摇摇头“还不知道是龙是凤呢,这不才开始么他只管看我们那儿的旧档,倒还没说什么,我看跟以前的巫太常差不多。”

左司直听了直摇头。

正如郑熹所言,今天是祝缨的好日子,宾客们也都不说什么丧气的话,开开心心吃一回酒,也都留下些礼物,然后就走了。

等他们一走,祝家收拾礼物,算一算又是一笔小赚。花姐一一列出了账目,以后这些人家中有事的时候祝缨也是得回礼的。祝大和张仙姑都喝得有点醉了,回房休息去了。花姐造好了账目拿来给祝缨看。

祝缨扫了一眼,道“还行。”

花姐给她把郑熹送的那几套衣服小心地收好,往祝缨房里放,说“都是好东西,你身量也长得差不多了,这些还有放量,小心些穿能穿几年了。尤其是这几顶冠,还有配件儿,能用很久的。”

“那倒好,省钱了。”

花姐放好了衣服,问祝缨“段太常来了,会不会有什么事是圣意有什么”

“皇帝又不是谁家的傀儡。段家干了混账事惹了郑大人,郑大人收拾了他们家,赶他们家出京,陛下也不必拦着。段家在外任上干了这么些年的实事,积攒了功劳,陛下也没道理不让他们回来。”

“这些贵人们的想法,可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祝缨道“也不复杂。你想,新京兆与王京兆不同,可对陛下有什么影响吗是京城百姓过得苦一点,可又没有到活不下去要造反。以前不也是这么过的吗你要拿王京兆来当标杆看,就觉得新京兆这样就该死了。可实际上咱们从小到大见的这些官儿,王京兆才是异类。同理,新太常与旧太常不同,对陛下也没有影响。”

段家当年对皇帝也是有功的,凭啥就不能回京呢

剩下的,就是各自斗法呗。就算没有当年的事,看郑熹跟钟宜也都是皇帝信任的人,两人也未见平素有多么的亲密。

“那你怎么办呢”

祝缨道“先看看。”

第二天,祝缨还是照常去大理寺应卯。

隔壁的杨六郎也还是照常四处乱蹿,太常寺看起来也没有什么新的动静。不过祝缨知道,随着段琳主政太常寺,段婴在京城里的名气又大了几分,正经是个名实相符的名门贵公子。

祝缨一个从六品的明法科考出来的穷鬼,跟这样的人是没有什么交集的。她跟杨六郎俩人,蹲台阶上,又开始观察过路的人。祝缨拿了一个三角的纸包出来,打开一角,晃晃,晃成一个角状的圆筒,里面全是瓜子儿。俩人蹲着一边嗑,一边聊。

祝缨道“新太常来了,你可得小心点儿。”

“啥为着他跟你们郑大理以往的那点儿破事儿”杨六郎还是口无遮拦的。他倒不怎么怕新太常,他也不是走士人的路子,他走宦官的路子,本来也不指望段琳对他如何青眼相加。他的升降在罗元。

“都知道了呀”

杨六郎道“也不能说都知道了,我这不是消息多一点么我看段太常也没脸把那事儿挂嘴边儿上,他们家总说自己诗礼之家,就这么养小老婆私孩子的不能说。你们郑大理呢,所性又太大了点儿,把人爹娘气坏了”

段弘、段琳的爹娘受到惊吓陆续染病身亡,这才是一件大事,爹娘一死,儿孙丁忧。等守完了孝,京官好位子早没了,郑侯出征又回来了。中枢就很有默契地把段家踢走到地方上任职了。那么好的官职,凭什么就非得留给你呢

祝缨心道当年如此,现在恐怕也如此。相帮不会帮太多,有好处的时候谁也不会手软了。

口上提醒杨六郎“新官上任三把火,悠着点儿。”

杨六郎心道你这是在背后说他的坏话呢。我才不怕呢。

他此时还不知道,遇到一个想干出业绩的上司,底下的人会有多惨。

祝缨对段琳是有防备的,杨六郎没有。一出正月,杨六郎连串门说消息的力气都没有了段琳开始干活了。

他回京之后先是安家,然后是熟悉情况,再把应酬交际拣起来、太常寺的事务熟悉了。正月一过,情况摸得差不多了,二月他就开始卷起袖子干活了。他有在地方上的经验,做事极有条理。原本的巫太常是个得过且过的主儿,虽然有制度却爱糊。段琳一来,先定权责,再让各人动手,光是统计旧档写种种章程就要了杨六半条命。

杨六郎原本四处撒欢儿,现在天天累得像条老狗。

祝缨冷眼看着,段琳这个太常做得已然不错了,比郑熹也不差多少。段琳又没有针对郑熹,郑熹也不去针对段琳。就在隔壁的两个地方,依旧是老死不相往来。

郑熹现在最想做的,是把祝缨的散官的品阶提到朝散大夫。理所当然地,被政事堂的三位相公有志一同地打了回来。

三人甚至没有将此事上报给皇帝,都说郑熹是胡闹。因为朝散大夫是个从五品下的品阶。所谓“满朝朱紫贵”中的“朱”,是能穿朱衣的品阶。

一个二十岁也没什么背景、没有立下任何大功的小官,郑熹你过份了

王云鹤特意把郑熹叫了过去,与他一番长谈,告诫郑熹“不可揠苗助长我知你惜才爱才之心,然而弱冠之年为朝散,你未免太异想天开了。功劳他有什么不得不赏的大功么勤劳能干公忠体国仅凭这两条,谁又不是呢所有的人都是在熬年资,他怎么能够例外呢他是定国安邦了,还是救驾有功抑或是力挽狂澜

你这些年给他积累的年资已然够多、他升得也够快了你这样的破格,是将他置于危险的境地。你自己也是培植私人,视朝廷官职为儿戏一个段琳,能让你如此进退失据吗

人怎能无私心但要有个度。”

郑熹被他说得哑口无言。他知道,王云鹤也把他的盘算看出些端倪来,但是王云鹤的话太正了。讨论得声音再大一点,祝缨就得成个靶子了,自己的算盘就更打不响了。且陈峦、施鲲也不同意,可见此事他确实是操之过急了。

更让郑熹不悦的是,祝缨的提升被压了下来。段家另一个人段智又被调进京城了。

段家老夫妻生了五个儿子,段智是老大,段弘是老二,老三段琳就是现在的太常。爱妾死了,父母病了,段弘一个没扛住,也病倒了,比父母稍晚一点,他也死了。段弘死的时候没孩子,段智就把自己其中一个儿子过继给了弟弟。然后一家子一起回家守孝去了。

现在段琳回了京城任太常,第四、第五的两个兄弟还在外任上,大哥段智先回京城了。任的是个从五品的闲差,他正好有了朝散大夫的衔。

郑熹点一点自己手里的人,父亲那些老人不算,他自己攒起来的几乎没有过三十岁的。国家承平,也没什么人能有大功。祝缨参与过大理寺的几件大事,已然算积累了不少功劳的人了如果祝缨拿不到从五品,其他人就更不可能了。

他得带着手里这几号六品及以下的官员,如何防得住段家人

郑熹叹了口气,看来,还得回去跟父亲再商议商议,家里的门生故旧他还得继续接手。

郑熹没有把宝都押到祝缨一个人身上,在他拿出备用计划的时候,祝缨却出事了。

四月的一天,有御史上本,弹劾祝缨。

祝缨长这么大竟能挨上了御史单本的弹劾,她自己都觉得挺不可思议的。

彼时她正在大理寺内,核着京兆府的案子。京兆府就这几个月斗殴事件频发,斗殴的多了,重伤、打出人命的案子也就多了一点。这样的案子京兆府审完了就得报到大理寺来。祝缨看了看上面的签名,自己认识的几个熟人也都还在京兆府干得好好的,只是顶上面的那个人换了。

她还是照着王云鹤在京兆府时候的旧例办,优先给京兆府的案子复核。大家都还是要在京兆生活的,跟地头蛇处得好点不坏处。

正批着,外面忽然有人跑了进来“小祝大人小祝大人不好了有、有人弹、弹劾”

祝缨道“怎么了郑大人被弹劾也是常有的,他应付得来。”

“不是,是你”

“弹劾我哎呦,我出息了。”

祝缨的心里,自己是不配挨一个弹劾的。她也不是主政一方的官员,也没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能弹劾自己什么呢

她说“想给我安什么罪名啊”

“谄媚。”

“啥”她连王云鹤都不送重礼,老乡陈相家也没去硬蹭,他谄媚谁了郑熹从一开始见到郑熹,就是她从郑熹手里拿钱的郑熹成亲,她都是坐着吃席的。

没一会儿,左司直也拖着杨六郎过来了。杨六郎这几个月过得很惨,段琳没有针对他,但是对一个真正的不学无术只靠宦官的关系当了官的人来说,让他正式做事就够他受的了。

杨六郎一抹汗,道“我打听过了,也不是我们段太常这边儿干的,是御史。”

左司直道“这不废话么”御史当枪,最好使了

祝缨道“到底弹劾了我什么”

左司直问道“你给郑奕家盖房、送东西、送炭了”

祝缨的眼睛瞪大了“这叫谄媚”

左司直道“咱们都知道是为人处事周到贴心,可要找事儿的人,就要说你是假公济私,拿着大理寺的账目去讨好咱们郑大人的族亲,这是要把大理寺当成侯府的库房。”

豁搁这儿等着她呢

祝缨道“那就让他查去。不用管它。来,该干什么干什么去。老胡呢这一份公文得他联署,签完了赶紧给京兆府发过去,他们现在也够忙的。”

杨六郎小心地问“你不怕呀”

祝缨道“怕什么”

杨六郎缩缩脖子,道“那我回去了。”

一会儿功夫,大理寺里也有人小声嘀咕。下属给上官家里干事这太正常了,祝缨既然没有克扣了大家去讨好上司那就是大家的好朋友,所有人的情绪都很稳定,也都嫌弃上书的御史没事找事。

更有看守库房的小吏信誓旦旦“并没有拿咱们的东西补贴那位小郑大人家,我看着的,账都在呢。”

他们就开始怀疑“一定是有人眼红,怕是对着小祝大人来的。”

更有人说“哎,听说段太常家的事么他们家当年可不厚道,将咱们郑大理的姑姑求娶回去,自己却拿娘子的嫁妆养外室私生子”

“那就合上了这是拿小祝大人来杀鸡儆猴呢当谁看不出来吗”

无论如何,弹章一上,还是说的这么个罪名,对祝缨的名声都不是件什么好事。你要是贪赃枉法,还算是有点本事,谄媚上官算什么就好像到了大牢彼此一说来历,人家犯法都是杀人放火,你犯法是不小心走路犯了夜禁。叫人瞧不起。

等郑熹从朝上下来,整个大理寺已然讨论了有一阵儿了。祝缨没事人一样地将这一天的事实给汇报了,最后对郑熹说“我要让位避嫌吗”

郑熹的脸色也不太好,道“要先自辩。”

所谓自辩,就是要自己写个辩解的奏本,解释清楚对方弹劾你的内容,然后等着审查。因为弹劾的是祝缨管理大理寺期期间的事务,则与之相关的一些事务最好避嫌不要管了。名义上是“谄媚”,背后还有贪墨、挪用公款的意思,把郑熹也给扯进去了。

祝缨道“好。”

她写奏本的风格还是一如既往,比较的直来直去。写的理由就是,在郑熹家吃饭的时候认识郑奕,那天郑奕家火烧得有点大,老远就看到了,看到了就去表示慰问了。

奏本一交,她就向郑熹要假回家休息。郑熹道“怎么谁说你两句,你就要回家去正事还干不干了老实干事去”

他也气上了。段琳回来才几天呢这就有人拿“他的”大理寺开刀了他一面也上本,要求御史拿出证据,一面安排人给段家人找麻烦。他觉得自己被下了面子,跟祝缨说得好好的,要给她升职,职没升,弹劾先挨上了,还跟郑奕有关。明眼一看这是一箭双雕,一是把祝缨给干掉,再是把郑家给拖下水。可恨竟不敢直接冲着他来。

手下被针对了,上司是极没面子的。

祝缨的情绪却是相当的稳定,骂,她挨得多了,只是“谄媚”那也不算什么,她也不是读圣贤书长大的。她真正谄媚的时候别人是没见过呢,神棍混饭吃的时候,什么好话没说过

她照旧处理着各种公文,又复核各地的案件。男监里一个梅狱卒的母亲病逝,她还给批了假、批了大理寺的丧葬补贴。

大理寺的人见她这样,又看郑熹也替下属出头,都觉得安心。哪知这份安心没有两天,段智又上表,请求查一查大理寺的账目。理由十分的正当,既然是坦坦荡荡,那就查一查,这样也好洗去嫌疑,给祝缨正名。

郑熹的脸当时就拉了下来。他不怕查账,祝缨自己就会做账,他还有个邵书新给参谋,大理寺自己养的吏员里也有专职的账房,他们都不是吃素的。但是段智这个老东西一开口就想要查大理寺的账,他以为他是谁

原来在这儿等着我呢

堂堂大理寺,怎么能够随便一个人、因为一车炭就查它所有的账呢

但是如果不让查,就仿佛又是“做贼心虚”了。

郑熹便当朝质问起来“可有证据总不能先安罪名再去生造证据吧”

当时上奏的御史竟是个耿直的年轻人,官职虽低,到了朝上却丝毫不惧,道“是郑衍亲口说的某日某地与某某、某某某同饮,席间又有歌姬若干”

郑熹也没料到会问出这样一个结果来“郑衍”

“正是”

郑衍是郑奕的亲哥哥。郑奕家还没有分家,他们家兄弟四个都跟父母住,郑衍已然婚育,虽是长子却是比较平庸的一个人。

年前大火,郑奕家损失不太大,但房子不能就这么破损着,除了被烧没了的地方,住得久了的府邸有些房子旧了、小了、样式不新了,就趁着这个机会重新翻盖一下。家里人口繁衍也比自家才住进来的时候多了,还得重新设计、加盖。

家里重新动工程,郑奕起了很大的作用。祝缨给他介绍了极实干的傅龙,又有几乎全套的匠人,连材料商人都是熟门熟路的。商人们跟祝缨那儿赚得少,在郑奕这儿赚得就多。不过有祝缨夹在中间,他们也没有很坑郑奕。郑奕跟亲戚朋友家的工程一比,工也实在、料也实在,在家里夸祝缨是个实在人。

家里有弟弟忙,郑衍就轻松了。他倒是看得开,也不觉得弟弟抢了自己的风头、自己受到了冒犯,他跟朋友喝酒时还夸他弟。夸弟弟就顺口说到了祝缨。男人喝了酒再吹牛就没有边儿了,明明是帮忙介绍,就能说“派了人来给我弟使”“当天就拉了材料来”“是送的”。

朋友取笑时,郑衍还要力证自己所言非虚“他本就是大理寺的人,是我家七郎的手下,现管着大理寺的庶务”

有理有据,逻辑自洽,且非常非常地符合现在的人情世故,各处哪儿没点这种事情呢

不合传到了一个年轻的御史的耳朵里。这位御史根本就不是段家的人,人家只是见不得这么嚣张大胆的损公肥私的事情

祝缨是大理寺的官员,事情是郑衍一张破嘴说出来的,御史只是履行职责。段智落井下石怎么了不这么干才奇怪呢

政事堂也不袒护,大理寺要避嫌,皇帝道“着御史台查明。”

好在祝缨还不是“犯官”,只是个嫌犯,不用收押抄家拿证据。她与胡琏办好交割,结结实实给放了个假,归期,待定。

回到家里,张仙姑、祝大、花姐都一脸的焦急,杜大姐已然哭了一回。曹昌对他们说“经手这么多的事情,也没见从大理寺里朝家拿什么东西,怎么就、怎么就”

张仙姑、祝大开始骂御史,花姐心里把段家祖宗八代都骂了。

只有祝缨很淡定地说“不用干活还有钱拿,哪里有这样的好事”

祝大问道“你不找郑大理说说这不是替他干事么”

祝缨道“这里头有他什么事儿我也没替他干什么事儿。没事的,杜大姐,今晚咱们吃什么”

张仙姑焦虑地问“王京兆,不,王丞相一向不是很看重你的吗咱们去找找他”

祝缨道“都说了,没事儿的。您是想王丞相给我做保还是要他循私干预我又没干什么违法的事儿,让他们查一查,去去疑,也挺好的。以后别想再拿这个事儿来说我。吃饭”

家里旁人都没心情吃,祝缨好好吃了一餐饭,又去了书斋二楼,去着初夏的小凉风读起书来。灯才点上,罩上罩子,书才翻了两页,门就被拍响了有人来看她了。

郑熹派了甘泽过来传话“只管安心在家里住着”

温岳、郑奕是亲自来的,他们都不曾想到,明明只是一次普通的帮忙,竟会因为郑衍一张破嘴被个御史拿住了把柄。二楼的凉风也没让郑奕的火气稍减几分,他骂道“该死的段智”又为自己的哥哥向祝缨道歉。祝缨道“你何必这样就算没有这个事,还有旁的事儿。他们打定主意要借题发挥的,你再小心也没用。”

温岳道“你打算怎么办”

祝缨想了一下道“趁有功夫再学点东西呗。我这几年可难得有闲暇呢。都别太懊丧了。来,笑一个。”

温岳和郑奕都哭笑不得“你还笑得出来”

祝缨道“查账的事儿,只管叫他们查”

温岳道“七郎怎么会叫他们乱翻大理寺”

郑奕道“我和傅龙、匠人那里都有账呢。”

祝缨摇了摇头,轻轻地说“不是的。让他们查。”她回头看了一眼甘泽,她们仨说话,甘泽虽然也跟了上来,却很守着一个仆人的职责,并不插言。祝缨对甘泽道“告诉郑大人,查下去。”

甘泽这才问道“要七郎查什么”

祝缨笑道“问问郑大人,还记不记得我向他要过的那份名单。”

“好。”

温岳和郑奕道“早有准备”

祝缨道“要对付人,不外那么几招,挑拨离间、杀鸡儆猴、剪除羽翼、借力打力、直指魁首对付你们,还要顾忌你们的上司,我就不一样了。”她上司还是郑熹。她不能不早做准备。

温岳道“那也当心着些,有事儿只管招呼我们。”

郑奕也说“这件事我记住了。”

祝缨笑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呢。我劝你们都不要马上动手,郑大人是身在其位,不得不回应,御史不好说,一个段智,我应付他就够啦,你们再多看他一眼都算抬举他了。正菜还没上,你吃果盘儿把自己撑饱了,不是叫正菜笑话么”

三人都笑了起来。

祝缨把他们送了出去。

门才关上,又有万年县柳令等人派人下了帖子来问候,祝缨都说“上覆你家大人,有劳挂怀,还应付得来。过两天请他们喝酒。”

到了宵禁之后,祝宅才安静了下来。祝缨准备睡觉的时候,祝大、张仙姑、花姐又一起过来了。祝缨坐在竹塌上,说“我终于可以睡一回懒觉了,不用天不亮就起来应卯,不好么”

张仙姑道“那咱们干些什么呢”

祝缨道“照常过日子。俸米不是都领完了么钱也照发。不干活还有钱,挺好的。放心,哪怕我有事儿,郑大人也不能在这时候不管我。不过这些日子要谨慎些,别跟外人再自夸了。”

说到这个,张仙姑先骂祝大“你灌了黄汤也好在外面吹嘘孩子”

祝大道“我哪敢瞎吹啊”他又骂郑衍,得了好处不知道闭嘴,“以后不再帮他们了净惹一身骚了。”

祝缨知道,祝大喝了酒也会吹个小牛,什么孩子当了官儿了有事儿来找我啊,孩子衙门又发好东西了,之类的。

如果这一回弹劾能让他再谨慎一点,倒也不算坏事。

祝缨从此就在家里读书,偶尔也出门闲逛,地点是京城的任何一处地方。甚至被长安县令邀去帮忙看了一回流氓殴斗的现场,找到了一个嫌疑人。

在花街不远处,她还被小黑丫头拦了下来。这丫头眼神怯怯的,问“祝大人,他们查你的账,那你的钱”

祝缨道“我的钱禁得住查。告诉你家娘子,我的钱怎么花自己有数,她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哎”小黑丫头高兴了,“那娘子不用变卖房子了。”

祝缨一怔,这孩子已经跑远了。祝缨摇摇头,再往回走,遇到个卖乐器的老头儿跌倒在路边,这种事情在京城是经常发生的。祝缨想了一下,掏了点钱,跟他买了根箫管又拿了支竹笛,这两种乐器她都是入了门的,刚好拿回家玩。

又跑到坊里小食肆那里看人家做饭,想跟后厨学两手家里其他人做饭实在不怎么好吃。她吃得下,但既然自己能做就没必要非得吃那种手艺了。

一个官员,哪怕被弹劾了也不该这么闹。花姐指挥着张仙姑和祝大把她给揪回了家里。

祝缨的日子过得多姿多彩,大理寺众人却天天指着隔壁太常寺骂。太常寺卿路过门口他们都要在背后吐口痰。

外面再说“大管事”、再戏谑,大理寺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落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一般人就算有这个心,也办不到她那么的周到。一有不便,他们就想祝缨,一想祝缨就骂段琳。

段琳的日子也不好过

这事儿真不是他安排的他要安排也不在现在,他儿子才考试,这个时候闹事儿不是给儿子添乱么怎么也得段婴功成名就了再弄

可是郑熹已然认定了是他们家干的了。因为段智下场了。段家几个兄弟里,老三段琳最出挑,最平庸的是老大。他是老大,该是家中主心骨,但是家人总不听他的,这让段智非常的痛苦。他总以大哥的身份自傲,不喜欢听段琳的道理。

在段智看来,父母、二弟就是郑熹这个小王八蛋害的,怎么报复也不为过。段智的官运并不很好,守孝三年出来,扔到了外任上。地方不肥,他的本领也一般,并不如三弟段琳这样能做得好,名声还上达天听。他能回京城,还是因为三弟回来了,皇帝想起来还有一个他,晚了一些时候才勉强给他调回来的。

段琳这头跟郑熹扛着,家里还要承受长兄的压力,看到他,郑奕都不好意思再多怪他哥郑衍了。

因为祝缨给郑熹带了话,郑熹没有非常的用力阻拦,使得御史台可以将“能查”的账目略翻了一翻。

要查账就要暂时封一部分账目,大理寺上下骂得更厉害了。这回就算胡琏有祝缨的本事,也得耽误了大家伙儿的料钱。

他带头骂段琳。

郑奕也没有消停,愤怒地堵着上奏的御史“难道我是个只会打秋风的穷酸”他将匠人等都送到御史台,让匠人们跟御史台说,跟他们结账的是郑奕,不是祝缨。

郑氏公府也愤怒了,公府上表“难道我什么都没干,只看着自家兄弟忍饥挨饿受别人的接济这哪里是弹劾祝缨,这分明是弹劾我不友爱兄弟”

段智不顾弟弟的反对,又亲自要弹劾祝缨“侵夺民田。”

皇帝被他们闹得一个头两个大。

最要命的还在后面查往来商人的账目时,却牵扯到了段氏的姻亲。

祝缨有没有收商人的钱是不知道,但是段智的亲家是真的勒索了商户。而佃户田某供称,是因为某个贵人威胁要他们投效,这个贵人对佃户极其苛刻,他们不得已自己先找了个靠山。“某贵人”,不幸又是段琳的大舅子,也是向皇帝举荐段琳是个能干的官员,应该调进京的人。

皇帝只是觉得烦,上奏的御史就是难堪了。他确实不是受了段琳的指使,但是却有人说他是段琳的走狗,真是进退两难。他的同僚姜植则是查了出来,自祝缨掌管大理寺之后,大理寺的产业、收益是变多了的,你说他损公肥私恐怕是不妥的。不好说她干出这么个成果还是无能、还能干得更好吧御史也得讲道理。

现在轮到郑熹一方要求彻查段智、段琳了。

郑熹的亲娘也在此时进宫哭诉“他们要查我们孩子,箱底都翻开了,一丝脸面没给我们留他们凭什么现在证明我们孩子清清白白,他们脏得要命就要不查了凭什么”

皇帝便把此案交给政事堂“速办。”

政事堂里,一个施鲲是不想跟任何一方扯上关系的,王云鹤厌恶双方的争斗,尤其是讨厌段智一方。祝缨会不会干点擦着边儿的事儿,王云鹤心知肚明,但是有这个能力,又在那个位置上,还能干许多的实事,就得把上峰给伺候好了。不伺候好上峰,没机会干实事就得滚蛋了,她能怎么办呢王云鹤认为祝缨是合格的。

陈峦也有偏心,他也不喜欢段家,嫌他们蠢。才回来就报复,是怕别人不知道吗

想查是吧

王、陈都说,那就查吧。施鲲道“他们这是掉进圈套里了,且他们才上京不久,恐也犯不了什么案子。”

陈峦笑道“那不正好意思意思抹过去得了。”

王云鹤道“侵占民田、勒索商户是必要查明的”他曾是京兆尹啊他治下的京兆

最终查出来,段氏进京时间实在太短,让他干都干不出太多的非法事件。只令段氏吐这些日子“收留”的良田良民,着京兆府妥善安置。又令将勒索商户的钱财奉还。他们的姻亲反而倒了霉,一个罢了官、一个降了职,都贬出京去了。

然而事情却还没有完,高阳郡王护外甥,带人把段家货栈的围墙也拆了,房顶都掀了,叫人看着里面的珍货,问“这是什么”

京兆府的地面上,可再没有一个王云鹤会管这种事了。

祝缨以一种“能员干吏”的姿态重新回到了大理寺,从还没进皇城开始就受到了热闹的围观。御史台查账查不出犯法来不算什么,查出来一个人这么能干就很少见了,她还年轻这让许多主官都心生羡慕。

大理寺的官吏们在她离开的这两个月里,没停了给她宣扬。只要哪一天日子不顺了,就想起来都是姓段的害的,就想起来祝缨在的时候的美好时光。你不知道一个人,能在大理寺丞这个芝麻上官的位置上玩出多少花活来。

她还是以前那个样子,见人三分笑,跟熟人打趣开玩笑。她甚至说“御史不就是干这个的吗我要犯了错,先参了我,我警醒了、改了,免得以后犯下不可挽回的大错。这是帮我呢。”

可真是太会说话了

祝缨说笑着,重回了大理寺。胡琏还同上次一样,将账一交“你来你来你来哎,该给咱们发冰了。”京城小官可不能得到足够的冰,全家能吃两口就不错了。祝缨倒能给大家多弄一点。

祝缨道“好。容我先写个奏本,得先谢个罪才好。”

他们都说“正事要紧正事要紧,不急不急。”

“这么热的天儿,怎么能不急呢”祝缨笑道。

奏本她都写好了,在送奏本之前,她得先把大理寺的庶务再理一下,万一有什么需要请示的,顺手就给办了。等到了郑熹下朝回来,她先给郑熹汇报了。一旁冷云笑道“可算回来了还谢什么罪呀又不是你错了。”

祝缨没事,他也与有荣焉。如果祝缨只给郑熹弄好处,还连着郑奕都得了许多好处,他心里也是会不痛快的。既然查明了郑奕没有得到额外的好处,他心里也就舒坦了。

郑熹道“别听他的,写诚恳一点。”

祝缨道“写完了。”

“拿来我看。”

祝缨写得很诚恳,先是写自己一个官职低微的人不该耽误皇帝、朝廷处理真正军国大事的时间,是自己不好。再写自己一个年轻人,经验不足,被人弹劾了就是自己做事不周到。然后写自己会引以为戒,瓜田李下的不好,建议朝廷下令,所有的官员都甭跟上官的亲戚来往。

郑熹骂了一句“胡说八道,别又淘气了。”

拿笔把这一段给抹了,裴清问“怎么了”伸头一看也乐了,对祝缨道“你又不是七郎,怎么能这么跟陛下说话”

祝缨道“跟陛下说实话么”

郑熹让她重新写,祝缨就把最后一段改为引以为戒,关心熟人也要有个尺度,慰问即可,别管别人家的闲事了。

裴清读着这最后一段,竟读出了一丝凄凉之感,暗骂段琳不是个东西。

段琳此时是无法辩驳了的,更让人生气的是,段婴今春考取了进士科,可惜受了这件案子的影响,几位主考没有将他取作头名,而是给了一个中间的位置。

段琳告诫儿子“经此一事足证郑熹心思缜密,凡事不要轻举妄动。唉,凡自己做过的事,都不要拿来说他,免得又被牵扯出来。”

此时他不知道他家的姻亲是祝缨为了自保给安排钩上的,却依然对祝缨产生了一丝兴趣这么能干,郑熹又保着那可有意思了。

祝缨料到段琳有可能注意到她,不过她也不在意,跟着郑熹干,就得有被郑熹的敌人盯上的觉悟。

这天,她拿一些公文去政事堂请王云鹤批示。

在政事堂外面,遇到了一个目光十分不善的红衣老头儿。祝缨按照礼仪让在路边等他过去,不想这货停在了自己的面前,问“你就是祝缨”

“正是下官,不知您是”

“哼”来人轻蔑地将她打量一番,继而拂袖而去,“黄口小儿,不过如此”

祝缨等他走了过去,才抓着一个政事堂行走的书吏问“刚才那个是谁”

“段智段大夫。”

“豁呵呵”祝缨笑了,真是要谢谢段大夫了。

她抱着公文先去请示,施鲲意思意思地说了两句以示安慰了。陈峦多说了一句给这个小老乡,道“宠辱不惊,方是我辈本色。”

“是。”

王云鹤将公文先批了,才说“做官为政,遇到一些事情是难免的。不要因为一时之事,就失了为国为民之心,从此颓丧又或者堕落。君子也要炼心。”

“是。”

祝缨嘴上答得好好的,当天回到家里就干了非常“一惊一乍”的事。

她剪了点马尾毛,又翻出点胶,动手做了一副假须。

次日起来吃完饭后,骑上马往皇城去。快到皇城了,掏出假须来往脸上一粘。这假须她没有认真做,做工相当粗糙,是“一看就知道是假的”的水平。看的人都笑了,温岳道“你这是干什么”

祝缨道“听话啊。不听话又要被参了。昨天,段智大夫说我黄口小儿,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我给他现粘一个,免得他看我不顺眼再参人。”

温岳忍着笑,道“快拿下来,快拿下来这里人来人往,你又想被参了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