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禾苗和她们的朋友

关灯
护眼

第34章 第34章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66dushu.com,最快更新禾苗和她们的朋友!

在妹妹出门玩的时候,禾儿也在打包行李,准备去一趟杜鹃老家铁山县。

一是今年的高考成绩快出来,她打算去验收一下成果;二是她走通王梅阿姨的关系,打算到那儿招一批人来沪市务工,现在不像七十年代很缺工作,尤其是很多人更愿意选择国营厂,私营厂一直很缺人,但对很多贫困地区的人来说,要鼓起勇气到离家万里的地方工作,是需要莫大的勇气。

禾儿很愿意给大家机会,为此积极奔走,连后续怎么办暂住证都搞定,只等人都到。

当然,也得杜鹃那儿的配合。

她自己牵头的事情,自然得处理好。

家里人没什么反对意见,只让她自己小心。

一去就要半个月,高明抽不出空来,本来是不大放心的,好在服装厂这次也有人陪同,一溜好几个人,他一颗心才稍定一些。

只是送人到火车站,嘱咐的话一句接一句。

禾儿自己背着包,说“我妈都没这么多话。”

没看今天连送都没来送。

高明是舍不得,千言万语又收回去,说“能的话,尽量给我打电话报平安。“

这次去不是一问三不知,铁山县全县只有两部电话,就是想花钱打都不方便,他没办法强求。

禾儿嗯一声,说“再不行,我也会拍电报的。”

比写信还能快一点,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小情侣依依惜别。

同去的人里有王梅的得力助手许茹,跟禾儿算是比较熟悉,开玩笑道“放心,人跟着我不会丢的。”

这次去,招工事宜也都是她来办,毕竟是服装厂的事情,还带着不少人。

高明不是怕丢,而是担忧看一眼,最终压低声音说“别闯祸啊。”

真是瞧不起人。

禾儿拍他一下,辫子一甩登车,头也不回,只是上车后,又隔着窗挥挥手。

等火车开出老远,人只剩一个影子,她才收回目光,跟许茹说话。

许茹原来在机关,是为生二胎,前几年才出来跟着王梅干的,年纪在三十左右,人很温和,既有作为副手的周到,又有对下属的决断。

这次让她来,可见王阿姨的配合。

禾儿不是不感激的,说“厂里也很忙,还麻烦你陪我跑这趟。”

许茹反而说“现在厂里确实不好招人,总是来了又走,私营厂流动大,要是能招到一批稳定的工人也好。”

不然的话,也不至于叫她来这趟。

好处肯定是有的,禾儿也不至于为帮同学,牺牲王阿姨的利益,不过好听话总是要多说几句。

她向来长一张巧嘴,没多会就跟这次一起去铁山的人打成一片。

只是再好的兴致,三天火车熬下来,也都烟消云散。

这才只是开始,还得从市里再转两趟大巴才能到县城。

禾儿印象里头,也就是早些年回老家才吃过这么大苦,吐得五脏六腑都快出来。

心里对杜鹃的选择更加佩服,她还是更向往良好的物质生活。

在一行人来之前,杜鹃已经把接待人员都组织起来,这年头,大学毕业就是干部,尤其是铁山为迎接这位首都大学的高材生,破天荒把待遇提到副科,可惜级别上好听,工资是一直没准过。

还倒贴钱,现在正带着人养猪,猪苗都是自掏腰包,外加从财政里硬抠出来一点。

虽然才两年没见,通信上一直频繁,但同学见面,总有许多话说。

禾儿却是不矫情,说“我们都得先洗洗,这样见客太不得体。”

连头到尾挨四天,又是盛夏,是个人都该发臭。

杜鹃爽快说“行,我带你们到招待所。”

禾儿他们坐的是过路车,停在县城主干道上,要做点什么全靠步行,街上连自行车都没几辆,更别提轿车、公交车,想都不要想。

就这条件,她早有心里准备,一边走,一边闲聊。

许茹是土生土长沪市姑娘,不过到底有城府,一个眼神,就把几个下属那点嫌弃的神色压下去,他们可不是来享福,是来工作的。

禾儿纳入眼底,没说什么,玩笑似的讲着这一路的辛苦。

杜鹃是个很坦然的人,人能把贫穷讲得坦荡荡,可见本事,也笑起来说“你们坐卧铺还好些,我有一年硬座回家,旁边坐着两头猪,它们一哼哼,我都不敢动。”

听起来又好笑有可怜。

可正因为她有这样的心态,两个人才能做朋友。

禾儿附和几句,多少心里准备,也在看到招待所的时候化为灰烬。

那真是比她见过的任何一家都潦草,门牌都像是随时要掉的样子,木质楼梯生怕一脚踩空,但里头还是挺干净的。

杜鹃对这次很重视,里里外外都打扫过,什么都准备好,说“每间房的暖水壶都是满的,不够可以喊一声。”

又说“我就带人在大厅坐着,有事随时叫我。”

禾儿本来是既爱干净的人,要是平常恨不得洗洗涮涮半小时,今天只收拾得差不多,拧拧湿漉漉的头发出去,跟杜鹃先说几句。

她是怎样的玲珑心肠,说“暖水壶不是公家的东西吧”

花色都不一样,一看就是各家临时凑起来的。

杜鹃苦笑点头说“咱这招待所,就没一次住过这么多人。”

要不怎么说是贫困县。

禾儿觉得她信上写的,都不及这十分之一,佩服道“你真了不起。”

着实是发自肺腑。

杜鹃倒觉得没什么,说“我念书,就是乡亲们一路供上来的。”

读大学是不要钱,可是往前总要吧,她到首都的路费,都是大家你一分,我一毛凑出来的。

禾儿入眼可见,连栋三层楼的房子都没有,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帮这片土地到哪一步。

她叹气道“年轻人到沪市去,钱多多少少会寄到老家,大家手头有钱,就舍得消费,经济才能流动起来。”

不论是盖房子还是买东西,一行一行都会起来,比拉投资建工厂靠谱得多,需要的资金和压力也会比较小。

其中的道理,杜鹃是最明白的,说“都是贫地,什么都不好种,分田到户以来,亩产还是那么点,交通差,有点东西又运不出去,不能一口气想吃成胖子。”

一年不成,她就十年,一辈子就不信做不好一件事。

书上的、报纸上的事情总是很多,但人不亲眼所见,是没办法想象的。

禾儿叹口气说“都会好起来的。”

又拍胸脯道“等我有钱,就给你投资。”

问题就是她现在都没挣上大钱,只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她紧张道“过两天出高考成绩对吧你问过考得怎么样没有”

说起这个,杜鹃话多起来道“这一届学生就十三个,你寄过来的材料都用上,几位老师都说,比原来自己教好得多。”

有句话她没说,就原来语文老师教英语的德性,是什么都强过,她能考上首都大学纯粹是天赋异禀,往后二十年都未必再有一个。

当然,她也是本县除开恢复高考时的几个知青外,唯一大学生,教育质量可见一斑。

教育才是未来的基石,这点两个人看得都很清楚,心里都有些紧张。

禾儿是希望能把教辅材料推广到全国贫困地区,既然没有教师,就得用更多的资源来弥补,但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不过这都还需要几天时间,眼下最重要的是招聘。

杜鹃早前就在县城里组织过,本地没什么就业机会,大家对能去沪市都很向往又害怕,出去打工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恐惧居多,他们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连踏出去的第一步都很艰难。

这次居然有人上门招聘,又有县政府做担保,自然是来打听的人如潮水。

王梅手底下除开服装厂,还有一个食品加工厂,需要的工人很多,只要是愿意去的,基本培训几个月,工资就能到一两百。

这钱是什么概念呢,只看县政府连工资都发不出来的样子就知道。

有的人自然担心是骗局,看在官方的面子上没直说,也是颇为犹豫。

杜鹃只好带着人做动员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差点连高考成绩出来都错过,是县教育局自己也很关注,第一时间把成绩送过来,喜报连夜就挂上,恨不得满大街敲锣打鼓地宣传,铁山今年一口气出三个大学生啦。

虽然录取通知书还没来,但成绩是实打实的。

禾儿很是松口气,连夜把所有材料都整理出来寄出去,一份给上次在莫如山开会时认识的吴主任,希望政策上对教辅材料的出版更关心;一份给亲妈,请她执笔,帮忙宣传一下这件事。

等事情都做好,她才有空关心招工的近况。

事情进行得还算顺利,只是故土难离,家长们都怕孩子在外头出什么意外,家里连个音信都没有。

好在钱总是好东西,看在未来工资的份上,大家再担心也得点头,不然怎么办,连地都种不出什么来,难道要祖祖辈辈在这里受穷吗

总算是这一趟没白来,来时几个人,回去的时候可是满满一车厢。

年轻的脸们,可全是对未来的憧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