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铁器时代

关灯
护眼

3-03 宋应星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66dushu.com,最快更新铁器时代!

明轮船朝着扬州方向开进,艾迪生躲在舱里研究无线电去了,刘子光和彭静蓉清点着银票和金币,户部的欠款是一百万两,小皇帝给的经费是五十万两,抢劫小乱和洗劫兵部官员家的银子扣掉送给朱由校和各项花销,还有十八万两。再加上刚才出售赃物的三十万两,总共是一百九十八万两。其中属于刘子光的就有一百五十六万两,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刘子光一遍一遍的清点着银票,心里盘算着怎么消费,彭静蓉忧心忡忡地说:“刚才打捞混江龙闹出那么大动静,东厂用不了多久就能现旅宋和咱们接触过,文隽他们如果被拦住就麻烦了,人赃并获,到时候咱们也会被追查出来的。”

“虽然东厂无孔不入,但是情报的分析能力很弱,潜艇上又没写着大宋海军的字样,等他们弄清楚怎么回事,恐怕文隽已经带着画到了大海上了,咱们也回到利国了,虽然东厂抓人不需要任何证据,那可只限于京城和一些受朝廷控制的省城,到了咱们自己的地盘,他们再想动手可就要掂量掂量了。”

“是啊,朝廷这些年吏治腐败,政令不通,去年几个东厂番子在苏州拿人的时候居然被织造府的工人打死了,再也不会有正德年间那样缇骑四处,天下骚动的场面了,尤其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豪强,才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呢。”

**************************************************************顺风顺水,一路来到了洪泽湖,看着烟波浩淼的湖面和星星点点的白帆,不免想起了湖岸边美味的小鱼锅塌,还有美丽的渔家女孩曾橙,还有尚未谋面的仗势欺人烧了人家房子的马文才马少爷。对了,还得找马文才讨一个公道呢,现在时机到了。

到驾驶台给船长交待了一句,路过曾家母女住的渔村的时候稍事停留,上岸探望一下故人。

一行人上岸一问,渔村里的人说曾家母女惧怕马家再来骚扰,已经搬到洪泽县去了。刘子光略感失望,在心里默默祝福这对可怜的母女能从此过上安稳平和的日子。既然来了也不能无功而返,从随卫里挑了十个人,其中三四个都是打家劫舍的惯匪出身,吩咐他们乔装打扮去淮阴县把马家给一把火烧了,该抢的抢,该杀的杀,事后再走陆路回铁厂会合。

上船继续赶路,艾迪生过舱来吞吞吐吐想说点什么。刘子光让他直言无妨,原来他的舅父在洪泽县当学谕,此番路过想顺便去探望一下,又怕耽误了行程,所以不好意思开口,刘子光知道他现在得到大笔资金能够一展抱负,想和舅父共同分享的心理,何不满足一下这种无可厚非的虚荣心呢。

当下找彭静蓉商议,大小姐笑道:“恐怕不止满足艾先生的虚荣心吧,好像某人挂念的渔家女也在洪泽县居住……”话音里稍带酸味,刘子光深知越描越黑的道理,不敢强辩,诺诺的去了。

洪泽县城靠近湖边,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客货运码头,明轮船到达码头加煤吃午饭,饭后刘子光带着艾迪生进城去探亲访友。两位小姐有些乏了,在船上休息。

刘子光和艾迪生穿着宽袍大袖的青衫,头戴方巾,手拿折扇,俨然是两个饱读诗书的翩翩书生,走在古色古香、白墙青瓦的小城石板路上颇为引人注目,随便找人打听了一下,就知道了学谕宋大人的府邸在什么地方。

县城实在是小,转过一条街就到了。说是府邸,其实只是一所寒酸的一进小院,走到门口,刘子光刚想告别单独去寻找曾家母女,忽听艾迪生感慨了一句:“不知道舅父大人的《天工开物》写完了没有。”马上停住了脚步,追问道:“你家舅父写得什么书?名讳是什么?”

“我家三舅父姓宋名应星字长庚,江西省万历四十三年的乡试第三名,去洪泽当学谕前就开始写《天工开物》不知道这阵子写到什么地步了。怎么?恩公认识我舅父?”艾迪生纳闷道。

“听说过,走,我和你一起去看看老人家。”刘子光一摆手,中国古代第一大百科全书的作者的名头是如雷贯耳啊,没想到在这里碰上了,当然要去瞻仰一下。

轻叩院门,一个十来岁的小童过来开门,一看是艾迪生便惊喜地叫起来:“爹,是聪哥哥来了!”艾迪生一把拉住小童道:“几天不见,士慧弟弟都长这么高了。”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听到说话的声音从后堂走出,手里还拿着毛笔。一看是外甥带着客人来了,惊喜非常,赶忙招呼进屋看茶。

进的正房,分宾主落座,小孩子跑到偏房母亲那里报信烧水泡茶不提,这边艾迪生向舅父介绍道:这位刘将军是外甥的大恩人,不但有救命之恩,还有知遇之恩。然后把当日在莫愁湖大会生的事情和以后帮忙赎回田产房屋,投资十万两搞研事情详细地说了一遍。

“果然是我艾宋两家的恩人。”宋应星离座给刘子光深施一礼。“不知道刘将军在何处为将?”游历多年的他知道这年头将军不止朝廷才有,地方豪强的武装也有很多将军。

刘子光起身还礼:“在下是徐州府利国铁厂的卫队副将,久闻宋大人熟读经史及百家书,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对农桑、冶铁、织造、车船兵器都有高深的研究,在下仰慕的很,今日得见,一定要讨教一番。”

宋应星捋着胡子笑道:“原来是利国铁厂的将军,我在你们铁厂可当过小半年的炼钢师,不得不说你们彭厂主是个奇才,他明的炼钢炉使大明的产钢量一下子提高了十倍,正是有这样犀利的精钢兵器和盔甲,朝廷大军才能挡住满清鞑子这么多年。我当这个学谕也就是图个清闲,还有些微薄的俸禄,正好潜心在家写书。我写的这个《天工开物》也是为了使我大明的各种技术能流传下去,造福子孙万代。你们看……”说着他转回书案,拿起一堆草稿给二人看。

“《天工开物》上卷六篇多与农业有关。《乃粒》主要论述稻、麦、黍、稷、粱、粟、麻、菽(豆)等粮食作物的种植、栽培技术及生产工具,包括各种水利灌溉机械,并对江南水稻栽培技术详加介绍。

《乃服》包括养蚕、缫丝、丝织、棉纺、麻纺及毛纺等生产技术,以及工具、设备,特别着重于浙江嘉兴、湖州地区养蚕的先进技术及丝纺、棉纺技术,并绘出大型提花机结构图。

《彰施》介绍植物染料和染色技术,偏重靛蓝种植和蓝靛提取以及从红花提取染料的过程,还涉及诸色染料配色及媒染方法。

《粹精》叙述稻、麦收割、脱粒及磨粉等农作物加工技术,偏重加工稻谷的风车、水碓、石碾、土砻、木砻及制面粉的磨、罗等。

《作咸》论述海盐、池盐、井盐等盐产地及制盐技术,尤详于海盐及井盐。

《甘嗜》叙述甘蔗种植、榨糖和制糖技术及工具,兼及蜂蜜及饴饧。

中卷有七篇,多为手工业技术。《陶埏》叙述房屋建筑所用砖瓦及日常生活所用陶瓷器(尤其白瓷、青瓷)的制造及工具,从原料配制、造坯、过釉到入窑烧结,都予说明。

《冶铸》是论述中国传统铸造技术最详细的记录,着重叙述铜钟、铁锅及铜钱铸造技术及设备,包括失蜡、实模及无模铸造三种基本方法。

《舟车》专述有关交通工具。先用数据标明各船舶和车辆结构构件及用材,还说明各种船、车驾驶方法,例如蒸汽火车和蒸汽轮船的原理和制造。

《锤锻》系统论述铁器和铜器锻造工艺,从万斤大铁锚到纤细绣花针都在讨论范围之内,而各种生产工具如斧、凿、锄、锯等制造以及焊接、金属热处理等金属加工工艺亦曾论及。

《燔石》涉及烧制石灰、采煤、烧制矾石、砒石技术,对煤的分类、采掘、井下安全作业均有论述。

《膏液》介绍十六种油料作物子实的产油率、油的性状、用途,以及用压榨法与水代法提制油脂的技术和工具,还谈及桕皮油制法及用桕油制蜡烛的技术。

《杀青》论纸的种类、原料及用途,详细论述了造竹纸及皮纸的全套工艺技术和设备,附有生产操作图。

下卷有五篇,也属工业。《五金》论述金、银、铜、铁、锡、铅、锌等金属矿开采、洗选、冶炼和分离技术,还有灌钢、各种铜合金的冶炼,其中就有根据利国铁厂高炉绘制的图纸。

《佳兵》涉及弓箭、弩、干等武器及战车、战船的制造技术。

《丹青》主要叙述以松烟及油烟制墨及供作颜料用的银朱的制造技术,产品用于文房。

《曲蘖》记述酒母、药用神曲及丹曲所用原料、配比、制造技术和产品用途。

《珠玉》则记述南海采珠、新疆和田地区采玉,还谈到井下采宝石的方法和加工技术,兼及玛瑙、水晶和琉璃。

刘子光非常震惊,果然是大百科全书,洋洋洒洒几十万言都是这位古代科学家的心血啊,每一项技术都是他亲自去实践学习的,这么多年来游历不下数万里啊,如此巨著就是在一个洪泽县的一个破落的小院子里完成的,真是令人唏嘘。

艾迪生和宋应星甥舅两人一见面就有无数的科学问题要探讨,而刘子光不时提出的精妙而前瞻的构想更令两人叹服。时间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过的特别快,不知不觉已经过了整个下午,宋应星的大儿子士慧跑过来说:“爹,娘说要留聪哥哥和客人吃饭,问你要几个钱买米。”

宋应星看了一眼窗外,已经有些擦黑了,伸手在袖子里摸了摸,只有两三枚铜钱,窘迫的把手缩了回去,说声“少陪”便走进了后堂。

不一会,后堂便传来宋应星低低的说话声和妇人稍微尖利的高音,“酒…米…金钗…嫁妆”之类的字眼。艾迪生尴尬的笑了笑,给刘子光解释说:“三舅父为人豪爽,最喜结交农工朋友,县学谕的俸禄极低,他还经常拿来接济人,弄到无米下锅和舅母吵架不是头一回了。”

可怜而伟大的科学家!刘子光摸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给艾迪生说:“我出面不方便,你这个当外甥的去吧,了财了孝敬一下舅父舅母也是应当的。晚饭就别在家吃了,咱们去县城的馆子喝几杯。”

艾迪生没接银票,说我这里早有准备了,拿出一叠大面额银票进了后堂,说了一会子话,三人都出来了,宋家娘子面有菜色,看样子跟着宋应星也没享什么福,不过刚收了外甥孝敬的银子还是很开心的,给客人见了礼表示要给孩子做饭,妇道人家也不好抛头露面,就不跟着去酒楼吃饭了,让他们三人自去。

一行三人出了家门直奔县城最好的酒楼而去,边走边谈,走到一处街角的时候,看到路边好多人在围观着什么,隐约能听到醉汉的狂叫和女人的斥责。宋应星摇了摇头:“京城的无赖子也只是半夜才踹寡妇门,这里倒好,天擦黑就来欺负寡妇孤女了。”

刘子光一言不,径直向人群走去,因为他敏锐的听觉系统告诉他,那个女人的声音和记忆库中曾橙的母亲曾家娘子的声音是一致的。

中午再上一章,小高潮来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