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一章 小试牛刀
见秦军动,楚军也不甘示弱,立刻吹起前进的号角,无数军舰便勇猛的迎敌而进,战斗终于开始了。
行到中央处时,秦国水军突然分成若干小舰队,从不同角度直扑楚军的左翼,准备集中力量攻击一处,让阵容庞大的楚军顾此失彼,无法挥出全部力量。
楚军的名头不是白给,一察觉秦军的意图,左翼便缓缓向后退却,右翼则以同样的速度向前进,阵型的正面便慢慢向左偏转,始终面向秦军。前进倒退随心所欲,这就是浆轮船的优势。
此时若是秦军再按照原先的方向前进,便会将自己的右侧暴露在楚军面前,那将会非常危险。
然而不用为他们担心,经过这些年的战火洗礼,镇南水军已经完全成熟,达到当世的巅峰状态了。只见他们迅速升起风帆,借着江面上的西北风突然加速,很快便与楚军重新拉开距离,不知不觉中,双方便掉了个个。
诸烈派一支由二百艘浆轮船组成的分舰队,同样升起风帆,尾随追击秦军。秦国舰队似乎不愿用这别扭的姿态迎敌,便再一次加快速度,逐渐脱离了楚军的射程。
当镇南水军的主力舰队驶过之后,追得正欢的楚军官兵吃惊的现,秦国的中军舰队并没有跟着向南,而是借主力舰队作遮挡,悄悄脱离本阵,猛地朝自己扑来。
此时南楚的分舰队面朝正南,而秦军的中军舰队则从东南方向直扑过来,正对着楚军的侧翼!
在战场上,军队的侧翼是极其脆弱的。一旦被敌方袭击,很容易被拦腰截断,继而尾不能兼顾,陷入被群殴的境地,基本上是九死一残。
秦军中央舰队的指挥官是已经成了花白胡子的秦有德,镇南将领普遍是水陆两栖,且水上强于陆地,所以一到水战之时,他这个步军总统领便摇身一变,成了最善于突击的出水蛟龙。
在秦有德头舰的率领下,中军舰队一边火力全开,一边直插楚军侧翼,几乎不讲任何战术,肆无忌惮地乱打乱撞。
楚军一时却毫无还手之力……因为为了增加投石砲的射击精度、减少其射时对战舰的损害,两国军舰都是将投石砲直接固定在甲板上,一般是前六后四,也有大船能安装更多的砲。但无论怎样,为了避免偏沉甚至是侧倾,还没有敢在两侧船舷上安装投石砲的——所以在调过头来之前,楚军对秦军的威胁等于零,这也是两军为何拼命抢攻对方侧翼的原因。
秦有德怎会放过这好不容易得来的战场优势,他采用集中攻击的办法,命令五艘军舰照着一艘敌舰猛攻。
确认攻击目标后,再由每艘船上配备的战术参谋官计算好提前量,将射击参数传达给砲兵,如此一来,射击精度大大提升。再加上五打一的密集射击,所有被瞄准的三十艘战舰在第一次射击中几乎悉数中弹起火,船上官兵死伤无数。
几轮齐射之后,楚军战舰甲板上已经大多是一片火海……不过虽然看起来可怕,但这么短促的攻击,充其量也就是砸几个洞,烧几把火啥的,只要损管救火得当,是不会船毁人亡的。
然而楚国的军舰上已经乱成一片,因为大火是一定要救、窟窿也是一定要堵的,否则战舰就会被烧毁或者进水淹没。而且楚军没有专门的损管队员,一出现状况便陷入忙乱,连旗舰出的‘立刻完成转向’命令都顾不上了。
然而就在这混乱的时刻,诸洪钧却清醒无比,其实在秦有德舰出现的那一刻,他已然确定了敌人的攻击方向,并准确预见到,秦军在攻击他分舰队侧翼的同时,也会将本身的侧翼暴露出来。
所以在秦军动的同时,他又派出了一支分舰队,比着葫芦画瓢,也用被秦军攻击的舰队做遮掩,直到无法隐藏行迹才猛地先前杀出,直奔秦有德的侧翼而去。
秦有德却浑不在意,他命令各舰竭尽全力,将航速提高到最快,在楚军杀到之前,便已经先一步冲进了混乱的猎物群中。
刚刚将混乱的场面收拾妥当,楚军分舰队的官兵便绝望的现,秦军战舰竟然劈波斩浪,一往无前的冲了过来,狠狠的撞了上去,伴着震耳欲聋的撞击声与木梁断裂声,楚国的数艘战舰便被拦腰撞断,官兵死伤无数。
按照伯赏元帅生前制定的计划,此次作战秦军的战舰上全部装着三丈长的粗铁撞角,以近身冲撞接舷战为主。
更多的楚国军舰虽然遭到重击,却仍然顽强的漂浮在水面上,但官兵就没有战舰那么坚强了,在巨大的撞击中纷纷落水。船上的官兵纷纷惨叫着落水,堆满甲板的砲弹装备也被撞到了天上,再噼里啪啦的落入水中,不知砸死了多少倒霉的水手。
这时楚国的第二支分舰队也冲过来了,但看到已经乱成一团、不分彼此的两军战舰,他们可就犯了难——要知道楚军投石砲的准头可不是盖的,基本上误差十丈以内就算是正常挥了。以这样的准头应付这样的局面,到底是杀伤敌人多还是误伤友军多,实在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两军交战中,秦楚两国水军一直是奉行非接触战斗,也就是拉开距离用砲石互射击,看谁打得准,看谁运气好。众所周知的,楚军的投石砲无论射程还是精度都不如秦军,他们之所以能在这种互射中保持均势,靠的是以量取胜——一是战舰数量多,二是每艘战舰上的投石砲多。
秦军的投石砲便是前六后四,共十具,而齐军最少也有前八后六、十四具,大号的船上更是有二十具之多。多一具大砲便要多占大一块地方,多用一群砲手、多放一份砲弹。若是按照原先的人员配置,多出这十具八具的投石砲,根本没地方搁。
怎么办?减员挪地方呗。军官们环顾舰上一圈,操舵的、划船的、装弹的、打砲的这些都离不开,那就只有把战斗队缩编了。反正现在都是两边不碰面,还要那么多战斗队做甚?要不是诸烈头脑清醒,严令每艘船上至少保留一队白刃战人员,楚军将领们能把所有战斗队员都撵下去。
但谁料到这回秦军偏偏就放弃他们所擅长的‘砲轰战术’,转而变成接舷战术了呢?
见楚国援军踯躅不前,秦有德毫不客气,命令战舰上早已待命的战斗队员向楚舰射矛勾。待拉近距离后,便立刻伸出有钩爪的踏板,牢牢搭在敌舰上。一欸钩爪抓住船舷,楚军就是想掀开踏板都挪不动。
下一刻便有一队队秦军,猫腰快速通过踏板,跳上敌舰,组成鸳鸯阵或者三才阵,与仓皇迎敌的楚军站在一处。
强大的鸳鸯阵仿佛为接舷战量身打造,因为空间限制,将士们一次需要面对的敌人不会太多,凭着几杆狼筅,几面盾牌便可以轻松挡住绝大多数的进攻。
当防守无忧后,其凶猛的攻击力便可以挥的淋漓尽致。楚军的格斗兵迎上来,不一会儿便被杀了个干干净净,砲手和水手也拿起武器冲上来,同样被杀戮殆尽。
看到秦军白刃战的优势巨大,许多楚军纷纷跳水,希望逃得一条性命,却被秦军舰上的射手用弩箭射杀。
秦军士兵又冲到船下,将其明轮的联动杆劈断,这才快速离开瘫痪了的敌舰,转战下一艘。
转眼之间,便有几十艘楚舰被捣毁甚至击沉,看得诸洪钧两眼冒火,暴跳如雷道:“让乙队给我打,再犹豫不绝立刻处决!”
楚军的乙字分舰队终于不再犹豫,将早已准备好的上万斤石弹射出去,楚国的石弹也很有特点,除了砸船用的实心弹外,他们也有所谓的‘散花弹’——在被秦军的开花弹砸得鼻青脸肿之后,上柱国严令工匠们也研制类似的砲弹,工匠们绞尽脑汁,还真想出了个不错的办法——他们将凿好的石弹放在火堆上烘烤,待石头烤的滚烫时,再浸入冷水中,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石弹开纹。
如是反复几次,原先实心坚固的砲弹便从里到外开裂出无数道裂缝,一经摔打便碎成片片边缘尖锐的石片,。楚国工匠用麻片将做好的砲弹裹紧,等放上砲窝时才解开外皮,出去后杀伤力毫不逊色于秦国的正宗货。